顾客的心理——你再低,总不可能亏本吧,谁会去做亏本的生意,因此,即便你降价了,顾客还是觉得贵,尤其是没有买过你产品的顾客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:甲不喜欢吃鸡蛋,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。
刚开始乙很感谢,久而久之便习惯了。
习惯了,便理所当然了。
于是,直到有一天,甲将鸡蛋给了丙,乙就不爽了。
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,甲想给谁都可以。为此,她们大 吵一架,从此绝交。
这个故事除了说我们做人应该懂得感恩,不要觉得别人的赠予是理所当然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,他说明了习惯的力量,什么事情一旦习惯了,就会觉得理所当然,反而那天不这样做了就会不习惯。同样的道理:我们如果从来就给顾客讨价还价,只要顾客嫌贵,我们就给他少,长此以往,顾客会习惯,习惯了这种方式。突然那天我们不再给顾客让步了,他就不爽了,不习惯不满意我们的这种做法,进而不接受我们的产品。
所以不要认为把价格降低了生意就会好起来。相反,要制造出,我们的产品都是成功人士、老板、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,制造一种购买身份的象征。让自己的产品上一个档次,因此在介绍的时候会带上一句:‘’买我们产品的人多半都是像你这样的成功人士(像你这样有品味的人/像你这样有眼光的人),他们都喜欢我们的这种风格。“
有很多导购常常把顾客不买的理由归结为:嫌贵了。首先我们要问第一个问题:顾客买不起这件商品吗?只要不是高端奢侈品,我想一般的人都买得起。第二个问题:既然买得起他为什么没有买呢?因为这不是他必须要的,不是他最想要的,他觉得不值得买。第三个问题:那这商品为什么不是他最想要的,觉得不值得买呢?因为你没有找到顾客真正想要的需求,因为顾客不相信我们,你没有找到顾客真正想要的产品,没有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,没有打动顾客——最终就是推销不到位。我们要做到:即使顾客不买,但他会认可我们的产品,只是说我们的产品没有他想要的那种。但顾客想要的是那种呢?你知道吗?不能仅仅就一句:嫌贵了。什么叫贵,买了不值得卖的东西就叫贵,所以我们就要让顾客觉得值得,自然顾客就不觉得贵。如何让顾客觉得值得呢?我们有没有做到以下工作:
你对自己的产品熟悉吗,有多熟悉,版型、腰围、卖点、面料、价格、放在什么地方
你对顾客做到细心了吗?目测服务
你对顾客的服务够周到了吗?
你面对顾客的提问能迎刃而解吗?当顾客问到你问题时,你是否自信而又大声的回答顾客,而不是吞吞吐吐,畏畏缩缩,犹犹豫豫。
你与顾客除了说产品,能聊天吗。聊生活,聊工作,聊小孩,聊顾客新买的东西。你能找到话题跟顾客聊天吗?如果找不到,那就用心找。
你是否能快速而又准确的找出顾客需要的产品呢?
我们的陈列做好了吗
我们的店堂干净整洁吗
你对牛仔的做工及款式都熟悉吗,而且在介绍的时候显得很专业,时不时蹦出一两个专业名词来,让顾客觉得好奇——因为没有听过,所以好奇。但要运用得当。
10、 亲生体验现身说法:我穿的这款就是我们自己的,都已经洗了几次了,但看上去一点都没有褪色;我穿了这款裤子后,我以前的牛仔裤都几乎不穿了,因为我觉得这条裤子更适合我,我感觉更舒服。
11、 你的言谈举止够自信吗?你是否说话连自己都听不到呢?
12、 我们只望顾客进店,却忘了顾客进店后我们该做什么
13、 顾客走进店里来,我们要走进顾客心里去。就是要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,让顾客觉得愉快高兴,值得,和你谈话是一种享受。
14、 当顾客说我们的价格贵了时,你是不是自信的回答:先生,我们卖的是中高档牛仔,价格是比其他牛仔店高,但你买东西更看重的是他的款式和质量,如果款式和质量不好,我相信再便宜你也不会买的!而不是去努力解释说:比我们价格高的牛仔多的是。如果是这样,顾客何必到你这个店来?
15、 当你接待的顾客没有购买我们的产品时,你去认真分析过吗?你有没有把顾客从进店到离店的过程梳理一篇,并找出问题所在,而不是简单的一句:嫌贵了。或许,有一部分顾客是真正嫌贵了,消费不起我们的产品,但不要把:”嫌贵了“挂在嘴边,成为自己推销失败的借口,这样,你的推销永远不会有长进!
下面我们来探讨顾客的消费行为模式及消费心理,从这个角度来剖析高价位未必是低卖率的道理。
消费者的一种消费行为模式:
①觉得”很贵“,一度加以拒绝;
②一降价,马上飞奔前往消费;
③低价一旦变得理所当然,就会觉得有点美中不足;
④接着想要追求昂贵但更好的东西。
也就是说,在价格战达到某种程度、价格无法再降低时,消费者会转而追求虽然昂贵、但品质出色的商品。
这种消费者行为呈现一个”V“字、往上反弹,我称之为”V字价格曲线“(见图,图需要重新做)。
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在进化。他们并非自始至终都要求”便宜、快捷“,只要能够提出新的用法或玩法,努力提高商品的价值,就算比较昂贵,他们也会掏出钱来。
这就是高消费力顾客——再贵也会购买的顾客。
或许会有人误以为这是要拉拢有钱人,因而”我们公司不卖高级品,所以与我们无关“。
事实上并非如此。
我们常听到顾客说”我没钱“,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”对于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,会不吝于掏钱买下;但是其他的东西则希望尽可能捡便宜“。他们对于自己觉得”我就是要这个!说什么都想要!“的商品,即使节省生活费、划信用卡分期付款,也会想尽办法筹到购买的经费。事实上,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开的是高级轿车,午餐吃的却是便利商店的便当。
这就是为什么高级品牌非常受欢迎,10元店或折扣药妆店也是人气十足。
反过来说,如果顾客不想购买某件商品,经常会以”没钱“作为理由,其潜台词是:”我才不想花钱买这么个玩意儿呢。“即使是有钱人,对于他们不需要、感受不到魅力的东西,也一样会推说”没钱“。
也就是说,能否让消费者确实感受到商品的”特殊价值“,就决定了企业的成败。
因此,关键不在于客人有没有钱,而是让顾客觉得”说什么都想要“、”即使很贵也想买“,一举提升商品价值。
当然,即使再怎么做也不太可能让所有的顾客都产生这种感觉。不过,八成以上的客人都有可能变成高消费力顾客。
为什么是”八成“呢?
八成的顾客即使昂贵也会买
出外旅游时,为了预订住宿房间,你是否曾经在网上到处搜寻,想要找出最便宜的饭店?如果找到比其他饭店便宜30元的地方,是不是觉得非常开心?
但是冷静地思考一下,就会发现:不过是便宜30元而已。花了好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面,真的就是为了省这30元吗?
事实上,顾客享受的只是”特卖“的感觉,或是享受”就算便宜30元也好,我就是要找到更便宜的地方“这种游戏而已,并不是真心想要省下多少钱。
当然,不可能100%的顾客都在享受这种游戏,因为确实有真想省钱的人。
我们可以用俗称的”2?6?2法则“来说明。例如被视为”勤劳“代名词的工蜂,据说每100只中有20只非常善于工作,60只工作能力一般,剩下20只会偷懒。
消费者也是这样:上面的两成是”绝不买特价品“的阶层,最下面的两成是”只买特价品“的阶层,中间的六成则是”特价品与一般品都买“的阶层,”两边通吃“。
”高消费力顾客行销“争取的是上层的20人与中间的60人,加起来共80人。
如何掌握这一类”两边通吃的人“,就是高消费力顾客行销的精髓。
顺带一提,由于下层两成只买特价品的消费者认为”便宜就是一切“,因此在你执行高消费力顾客行销的方法后,就会渐渐离去。
不过不必担心。根据经验,这群人不只是喜欢便宜货,同时也具有”要求比别人多1倍“的倾向。因此,如果彻底摆脱这群人,反而可以省下为了应付不合理要求或客诉所付出的心力,在时间或精神方面,都是一种成本的节省。
现在的顾客花钱不是因为”有需要“,而是因为”有乐趣“。越能讲述乐趣给自己听的店员,越受顾客喜爱。
面对顾客,如果显露出模棱两可的态度,将会导致他们对你的信赖感产生动摇,觉得你”靠不住“、”很随便“、”信不过“。
例如,明明是牙医师,牙齿却脏得要命;明明是酒保,却不胜酒力;明明经营园艺业,自己家的院子却任其荒废……这样的状况只要被顾客知道,他们可就退避三舍了。
教导:挖掘隐藏的价值
所谓的”教导“,就是要告诉顾客好在哪里。很多时候是因为顾客不了解商品的真正价值,才会不想拥有它;知道的话,他们就会想要。
往往需要某种契机,人们才会愿意尝试新的事物;有时甚至不只需要一两个契机,而是需要多个契机累积在一起,才肯尝试一直以来不曾考虑过的事。
人类这种动物,一旦觉得”目的已经达到了“,热情就会瞬间冷却下来。因此,刻意让对方觉得”还有更多东西等着“是很重要的。
确实,如果是以”减少顾客花费“的角度来看,推荐便宜货给顾客有其道理。但客人要的难道只是便宜吗?
假设你因为某种疾病住院,必须动手术,手术内容分为”上等,10万元“、”中等,7万元“、”普通,3万元“三种,假设越贵的越不会痛,后遗症也越少的话,你会选择哪一种?
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10万元的等级。当然,如果我怎么也筹不出费用,又完全借不到钱,只好哭着选择”普通“。
这样一想,就能明白顾客并不是只要便宜。
姑且不论客户的预算有多少,先仔细地为客户提供解说,将你基于专业而推荐的商品,大方地告诉他们,这一点很重要。如果说明之后,顾客还是选择便宜的品项,那就没办法了。
记住:不是便宜就好,能够满足顾客的整体需求才是重点。